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职工热议全国两会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2-03-07浏览次数:276

本网讯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在这一特殊历史节点召开的全国两会备受关注。马克思主义广大思政课教师通过多种形式认真收听收看两会报道,关注两会动态,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实际,畅谈学习体会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万银: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作为学校基层党总支,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人才工作方针,深刻领悟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不断强化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大力培育弘扬科学家精神,紧紧围绕学校“人才特区”“学科特区”建设,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学研究规律,用好人才评价“指挥棒”,积极为广大思政课教师营造潜心教学、静心科研、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通过思政人才聚集“强磁场”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晓君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者,既备受鼓舞,又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史教育“三进”工作,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胡金富教授: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报告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思政课教师,我将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概论党支部书记王勇:2022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奋进的重要一年,今年的全国两会意义非凡。政府工作报告立意高远、内容务实、布局前瞻、举措亲民,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将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深耕主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把两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程,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和爱国情怀,助力大学生把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用青春担当交出优秀的时代答卷。

纲要教研室主任张亮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事关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高校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作为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学生成人与成才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突出课程内容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注重课堂实效,努力讲好的党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特别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原理教研室主任罗贤龙: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重点是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将今年的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定为5.5%左右,这是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作出的重要举措,国内新冠疫情防控压力较大,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国外出口拉动预期不高,经济三驾马车的出口和消费均受到影响,设定这样一个发展目标实为不易。实现5.5%左右增长的预期目标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跨周期调节。经济的适当增速,才能创造大量就业,而就业攸关民生和社会稳定,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真正落实。

  德法教研室主任宣璐: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将认真学懂悟透报告精神,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在国家“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下,积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以理论的彻底性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感召力和说服力,不断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徐平博士: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首次将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的重要经验概括为“五个必由之路”,揭示了新时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取得成就的核心密码。“五个必由之路”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是我们党对新时代以来把发展经验上升到理论自信的充分彰显,同时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具有战略、全局性与方向性的指导意义。

      张婉博士: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其中,高校都扮演更重要角色。作为一名工科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深受鼓舞的同时,也进一步感受到了肩负的重大责任。在今后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我也会更加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特别是注意教学科研中课程理论知识与学生具体专业的有机结合,注重对学科交叉知识的融入,强化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培育,不断在教学科研中开展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李帮博士: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这句话充分体现从国家层面对教育公平的重视,深刻凸显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屋建瓴对教育深层次矛盾解决的深谋远虑,充分彰显“人民至上”的执政立场,同时亦反映新时期最广大人民的热切期盼。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立足自身工作岗位,做到“有教无类”,为实现教育公平献出自己的一份赤诚,在新时代交出一份学生与社会满意的教育答卷。”

  刘佳博士:高等教育是两会重点关注和讨论的题,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样也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应该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努力创新课堂教学形式,突出课程内容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Baidu
map